52梦云阅读>穿越历史>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 第1426章 人类创造的魔鬼
    那是一场带有冷战意识形态色彩的社会宣传和动员,全民总动员级别的,这“冷战公民”、“冷战爱国主义”为基准的美国民防教育、动员卓有成效,一直持续了好几十年,妮可就是其中合格、甚至是优秀的产品之一。

    其实美国人不光搞民防教育,这几十年来在民防工程建设方面还投入了巨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修筑了巨量布局合理、系统配套的民防工程设施。

    最简单一点就是:美国六成以上的住宅都建有地下室!

    妮可的儿时、少年时代正是冷战苏联由守转攻的年月,民防爱国教育效果杠杠滴!

    既然妮可心情不错想炫耀一下,那就由她高兴。

    “以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的芝加哥为例,百万吨级的核弹在市中心300米高度空爆后,冲击波对室内普遍的重型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绝对摧毁半径是2.87公里,光辐射瞬间引燃可燃物半径5.6公里,贯穿核辐射的绝对杀伤半径大约在两公里左右。

    对暴露人员的瞬间绝对致死半径是6.3公里,堑壕内人员致死半径3.6公里,坦克内人员是2.8公里,专业避弹所内人员是1.2公里。

    对地下加固的永备工事内,就是类似大深度地铁一类设施内的人员的瞬间致死半径大约是760米。

    所以对重工业、重型钢筋混泥土建筑类型城市,百万吨级核弹空爆后,正好在坚固建筑后的人员在4公里外有活命的机会,这相当于躲在堑壕里边一个道理,但需要在阴影区才行。

    大深度地铁,就是深度至少20米以上的地铁内的人员只要在八、九百米外就有存活的希望,所以兼具防核弹攻击的地铁线路深度都在20米以上,很多都是30米的水平…”

    听到这,张楠突然想到件事:华夏第一条城市地铁的深度就在30米左右,显然具有防核弹攻击的作用,施工单位工程兵!

    美国习惯以芝加哥作为民防参照,因为那座城市的建筑结构是现代化都市的代表,纽约这种特大都市太过特例。

    那真当核战争爆发,百万吨级的核武器空爆发生在芝加哥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会是个什么情景?

    “…最初几秒的强烈光辐射和贯穿核幅射会使半径6.3公里、与炸点直视范围内的暴露人群立即死亡!

    现代城市喜欢用玻璃幕墙当外墙,在冲击波摧毁这些玻璃前,镜面玻璃的反射作用会让躲藏在大楼背面的人在光辐射下彻底暴露,建筑会在高温下瞬间起火燃烧;

    接踵而至的冲击波将所有玻璃幕墙会化为无数的玻璃霰弹横扫大街小巷,满载汽油的几十上百万辆汽车带着烈焰能飞出几百米,变成最好的纵火物。

    核爆炸引发的火灾同摩天大楼倒塌造成的伤亡可能会超过核爆本身,在光辐射、冲击波、贯穿核辐射过去之后,放射性沾染将会是长时间的杀手,杀伤范围取决于风力风向。

    当核爆当量达到100万吨级,核尘埃将升入同温层,如果气象条件合适,放射性沾染能让几万平方公里内的人员在之后几年内死去,遭受辐射较轻的那些人里,很多也会得上各种癌症。

    如果战争的目的是没打算占领对方领土,只想最大程度摧毁对手,那就能使用最恐怖的地爆!

    一旦地爆,百万吨级核弹至少能炸出个直径大几百米至一公里的超级大坑,抛出的碎石、泥土能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吨,其中能有几万吨极小的核尘埃微粒将上升到同温层。

    一旦这样使用核弹就是真正的灭绝,核沾染是空爆的几十上百倍,至于地面上那些建筑,摧毁的半径至少加5成。

    地爆还非常利于对地下工事的摧毁,别说1公里内的普通防核攻击地铁,可能5公里外地铁内的人都会死绝,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