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梦云阅读>穿越历史>我能改造基因 > 第一卷 第四百五十九章,钟鼓楼
    <b></b>上去的时候险峻,下来的时候更加险峻。

    这一次害怕的不止是小丫头了,果果和许姬都有些腿软。

    不过还好,至少不需要顾长天抱着。

    不然顾长天怕是要奔溃。

    下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找了餐厅吃完东西休息一下就回去了。

    回去就准备回酒店的。

    晚上再出去看一下,明天就走了。

    不过许姬提议去钟鼓楼看一下。

    “不要回酒店了吧!好不容易出来旅游肯定要看个够啊!在酒店有什么意思?要不我们去钟鼓楼吧。”许姬提议道。

    顾长天思索了一下,许姬说的也是,都出来旅游了,还呆在酒店干嘛?

    实在不行找个环境好的地方喝杯奶茶都好过在酒店呆着。

    “好!那就是钟鼓楼。”

    顾长天差点就忘记了钟鼓楼了。

    这不能说顾长天记性差,实在是西安景点太多了,根本记不住。

    小丫头记不住就是记忆差。

    顾长天……

    京安钟鼓楼广场位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广场东侧屹立着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钟楼,西侧屹立目前所存在全国最大的鼓楼。钟鼓楼广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始建之初将建于两楼之间的杂乱建筑拆除,使从前很难相见的钟楼和鼓楼“相见尽欢颜”,成为了西安市一大景观,钟鼓楼广场是一项古迹保护与旧城更新的综合性工程。环境艺术设计沿着“晨钟暮鼓”这一主题向古今双向延伸,在空间处理上吸取中国传统空间组景经验,与现代城市外部空间的理论相结合,为古城京安提供了一个“城市客厅”。

    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移于现址,成为一座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

    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从下至上依次有基座、楼体及宝顶三部分组成。楼体为木质结构,深、广各三间,系“重檐三滴水”、“四角攒顶”建筑形式。自地面至宝顶通高36米,面积137764平方米。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宽均为6米的券形门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楼分两层,每层四角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也是我国现能看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

    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由各种中国古典动物走兽图案组层的兽吻在琉璃瓦屋面的衬托下,给人以形式古朴、艺术典雅、色彩华丽、层次分明之美感。高处的宝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使这座古建筑更散发出其金碧辉煌的独特魅力。&nbp;由钟楼北侧台阶而上,一层大厅天顶“万道霞光”的圆形彩绘图案首先映入眼帘,四周伴有184块由四季花卉组成的彩绘天花,鲜亮艳丽、栩栩如生。

    一层大厅的西墙上分别镶嵌着三方碑刻&nbp;,第一方是1953年西安市人民政府翻修钟楼后留下的碑文记载;第二方是清乾隆五年大修后由陕西巡抚张楷书写的《重修西安钟楼记》碑;第三方是由西巡抚龚懋贤在钟楼东迁后亲笔提写的《钟楼东迁歌》碑,(这三块牌匾由于钟楼2楼展厅装修的原因,已经被展柜遮挡住了)将钟楼的价值及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色彩给予恰如其分的体现和评价。

    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