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梦云阅读>玄幻奇幻>清末之超级皇帝 > 第879章:准备试爆
    导弹爆炸试验分为空中导弹爆炸,地面导弹爆炸,地下核爆战以及水中导弹爆炸试验。

    这一次华国实行的当然是地面导弹爆炸试验,即是在离地面较近的空中爆炸。

    导弹装置虽然只有预计的核弹的十分之一的药量,但是唯一也不容小觑,在几微秒的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为了便于和普通炸药比较,核武器的爆炸威力,即爆炸释放的能量,用释放相当能量的TNT炸药的重量表示,称为TNT当量。

    核反应释放的能量能使反应区(又称活性区)介质温度升高到数千万开,压强增到几十亿大气压(1大气压等于101325帕),成为高温高压等离子体。

    反应区产生的高温高压等离子体辐射X射线,同时向外迅猛膨胀并压缩弹体,使整个弹体也变成高温高压等离子体并向外迅猛膨胀,发出光辐射,接着形成冲击波(即激波)向远处传播。

    为了试验威力,导弹爆炸的现场设置在观察站的30公里以外,并且周围逐渐了一些钢筋混泥土建筑。车辆,牛马,甚至坦克等东西。

    这些东西按层次一步步进行放置,最远的地方甚至放到了十公里以外。

    导弹装置在爆炸后,高温高压弹体迅猛向四周膨胀并以X射线辐射加热周围的冷空气。热空气吸收高温辐射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加热、增压后的热空气团是一个温度大致均匀的球体,并且温度、压强具有突变的锋面,这个热空气团称为等温火球。

    火球一面向外发出光辐射,一面迅速膨胀,同时温度、压强逐渐下降。温度下降到3000开时形成以40~50千米/秒的速度向四周运动的冲击波,其阵面(也就是火球的锋面)仍然发光。

    冲击波形成后,火球内部的温度分布是表面低,向内逐渐升高,火球里面有一个温度均匀的高温核。冲击波阵面温度降低到略高于2000开时,冲击波脱离火球,并按力学规律向外传播,而后其阵面不再发光。

    火球熄灭后形成上升的烟云。冲击波在爆心投影点附近地面的反射和负向的抽吸作用使得地面掀起巨大尘柱,上升的尘柱和烟云相衔接,形成高大的蘑菇状烟云(简称蘑菇云)。

    导弹爆炸的爆炸能量中,冲击波约占50%,光辐射约占35%,早期核辐射约占5%,放射性沾染中的剩余核辐射约占10%,核电磁脉冲仅占0.1%左右;可以看出来他的破坏力主要集中在冲击破上,当然如果忽视了核辐射的力量,那也不是闹着玩的。

    在低空和地面导弹爆炸中,还表现为在地表形成爆炸弹坑,以及向地下土石介质传播冲击波,冲击波衰减后形成压缩波和地震波;弹坑周围的土石介质经冲击波的压缩和推动产生以加速度、速度和位移表征的强烈的地面运动。

    地下导弹爆炸中浅埋爆炸的主要力学效应为形成弹坑和土石介质中的冲击波,冲击波衰减成压缩波和地表波,引起强烈的地运动;封闭式爆炸主要是在爆点周围形成空腔,并在周围介质中传播冲击波、压缩

    波和地震波。

    导弹爆炸是通过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污染等效应对人体和物体起杀伤和破坏作用的。前四者都只在爆炸后几十秒钟的短时间内起作用,后者能持续几十天甚至更长时间。冲击波可以摧毁地面构筑物和伤害人畜。光辐射主要是可见光和红外线,能烧伤人的眼睛和皮肤,并使物体燃烧,引起火灾。

    导弹爆炸早期裂变产物发射出贯穿能力很强的中子流和γ射线,可以贯穿并破坏人体和建筑物。裂变产物、未烧掉的核燃料和被中子活化的元素,都会由气化状态冷凝为尘粒,沉降到地面,造成地面和空气的放射性沾染,

    他所发出的γ和β射线称为导弹爆炸的剩余辐射,也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导弹爆炸发出的γ射线在空气分子上产生康普顿散射,散射出的非对称电子流在大气中激起向远方传播的电磁脉冲,可在大范围内对战略武器系统的控制和运行以及全球无线电通讯构成干扰和威胁。

    到了第三天下午一点的时候一切准备就绪,一切无关人员早就被清理出去,即便是在理论安全区五公里以外的地方,所有人都已经配备好护具,电话铃声响起,是核爆的总指挥徐光启打来的电话,很快被送到王光绪手中。

    “陛下!一切就绪!请您下命令!”

    电话中间段有力的声音传来。

    “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