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座从外面看过去平平无奇的四层小楼,隐藏在东宫林木花艺之间,其中却典藏了不少绝世的珍本孤本,件件都名贵异常。

    二楼更是东宫太子日常理政处事、召见臣属商议机密政务的地方……但凡换了一个旁的人来,只要知道点人情世故的,十成十会主动避嫌。

    ——至少绝对不会在东宫主人不在的时候,还贸贸然提出要独自跑到临华楼去。

    可偏偏符筠生心里也清楚:五皇子实在不是一个能以常理揣测之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若是换了一个旁的人来,东宫太子也压根不会允许对方随意进入临华楼。

    没错,东宫太子先前就曾允诺五皇子,他可以随意出入临华楼里的任何一间屋子。

    这也就意味着,就连符筠生这等陪了太子十几年的心腹内臣都轻易不能进得的三、四层,于五皇子来说,只要他想,无论何时何刻,无论东宫太子在不在场,守门的仆从就都没有拒绝的余地。

    符筠生对此自然是颇有微词的,可他说到底也就只是个外臣,只有给东宫太子提意见的余地,再没有做决定的道理。

    ——更何况,符筠生甚至觉得,有时候他提的某些意见,东宫太子听罢不置可否还算是好的了。

    某些时刻,他感觉东宫太子几乎是恨不得他把那些“异见”烂死在自己肚子里的好。

    在涉及五皇子的事情上,符筠生对着东宫太子也算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了。

    他自少时被选入东宫宣誓效忠,与东宫太子在大多数政事的意见上一向合拍,符筠生自觉夸耀一句“君臣相得”也不为过,偏偏对于五皇子裴无洙这个人……每每碰上,都时常叫符筠生不由自主地生出三分怀才不遇的苦闷来。

    虽然理智上知道涉及到五皇子的事情自己最好别掺和,但真要让裴无洙一个人在临华楼这处处都是机密文件的地方随意乱走,符筠生又实是放心不下。

    思来想去,符筠生只得主动与裴无洙笑道:“说起《列国志下》,微臣手边倒是正好有一本,就是比不得临华楼里的新。”

    “上面满是曾祖当年的批注,五殿下若是不嫌,不如拿了微臣这本去,倒是省的五殿下您再多跑一趟。”

    《列国志》又不是多珍贵的典籍,里面的东西讲解的浅显入门到了说是本地理风俗志都不为过的地步。

    若是换了旁人说进临华楼是为了拿本《列国志》,符筠生少不得要多思量三分,怀疑对方是不是想借此由头故意逗留偷窥。

    但要是换了五皇子……符筠生在对方身上早吃够了“多思多虑想太多庸庸自扰”的苦,早已慨然躺平,渐渐学会对方说什么就直接听什么了。

    既然五皇子自己说了要《列国志》,那就当他突然奋进了、想看《列国志》吧。

    ——典籍文本的珍贵与否,当然与其是否是足够新关碍不大,符筠生的曾祖父是历经两朝、主持过户籍革新的名相,一本《列国志》不值什么,但上面多了自己曾祖父当年的手批,就这么给了五皇子这么个不识货的牛嚼牡丹了去,不得不说,符筠生还是有几分痛心的。

    “不不,”裴无洙听了却是惊恐摆手,直截了当地推拒道,“本王很快的,我就看上了我哥楼里那本,符大人你忙正事去吧,快别跟着本王了。”

    裴无洙是自觉没那个命享受这位清高自许的东宫文首当下之“和颜悦色”,总觉得自己多看两眼马上就会短命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