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奏折很多,所以经常是几个奏折同时处理的。很快朱由校就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够用,这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不一会儿,龙座之上便起了打鼾声。

    大臣们用怜爱的目光打量了一眼皇帝,皇上第一天认真理政就看了这么多的奏折,圣天子在朝啊,对得起洪武爷了。然后便低头尽量不发出声音的开始处理起来了。

    大臣十分体谅皇上,毕竟没什么理政经验嘛。不过心理可也没人敢看不起这位年轻的皇帝了。因为魏忠贤是被皇上活生生给镇压下去的,既没有用到京城二十六卫,也没有传召三大营。甚至掌握在皇上手中的锦衣卫都没有使用到。

    就凭借着不知什么时候练出来的两千精锐,加上御马监的六千来人,就灭了执掌天下大权六年的魏忠贤的三万净军(具体有多少大臣也不知道。)。

    当真六年不鸣,一鸣惊人。

    毕竟他们也不知道原本历史上,现在的信王殿下朱由检用一道圣旨就搞死了魏忠贤。连宫变都没引发。不知道比朱由校高到哪里去了。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于是大臣们不由得放低了声音。不知过了多久,朱由校才迷迷糊糊的听到,广西承宣布政使王道元上奏,安南国的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内乱。安南国北部实际的统治者清都王郑梉借口安南国南部的广南王阮福源不愿提供本来要进贡给朝廷的大象和海船,因此发兵攻打阮福源。

    此时的越南主要处于后黎朝时代,黎朝皇室早已大权旁落,国土一分为二,为两个封臣共执牛耳。此二人一个是北部的郑氏政权,一个是南部的阮氏政权。

    朱由校猛地睁开眼睛开始细细听了起来。朱由校知道,这个叫安南的国家便是日后的越南。安南号称小中华,世代受中华文化熏陶,自然也很重视内部的统一。

    安南本身就是从中华独立出去。从秦朝开始,这里便是汉家土地。是秦朝三十六郡之一的象郡,是唐朝的静海军。

    但是五代十国之后,本就孱弱的赵宋政权在建立时还没有完全统一全国。北部的燕云十六州沦丧在契丹辽朝的铁蹄之下,此外还有一个北汉政权。南边则还有南唐、后蜀、吴越、南汉、南平、南楚然后就是越南的丁朝割据(闽国已经被吴越和南唐的联军灭掉了)。

    赵宋灭南汉时,安南的丁朝才刚建立八年,兵势强大。加上北方有北汉和契丹时时犯边(北汉是后汉的皇室。)所以赵宋在灭亡南汉后没能及时灭亡丁国。此后的赵宋还得灭南唐、降吴越,再和辽国争夺燕云十六州,就更顾不上这个偏远的地方了。

    久而久之,这个唐朝的静海军在元朝的时候开始造字,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慢着。”

    一个声音打断了大臣们的奏对。大臣们面露不悦,然后记起这是天子玉音,赶紧恭敬的对着朱由校俯身准备聆听教诲。

    见这么多人看着自己,朱由校感到一阵压力,他沉思良久,方才缓缓说到“诸卿以为,我们能不能乘机收付安南呢?”

    大臣们惊讶的看着皇帝,心中暗道:你还要收复安南?你看看我们被建州鞑虏打的多惨啊,先把鞑虏占得地收复了把。

    一个红袍大臣起身躬身说到“皇上,如今国用不足,北面本就刀戈不止,若再对安南用兵,兵马钱粮,实难调配。何况安南已朝贡臣服日久,轻易对安南动刀兵,恐属国惊慌。昔日隋炀帝三征高丽,损兵百万,身死国丧。不可不引以为戒。”

    说了一大帮子话,总之就是,我觉得这事不行。

    朱由校低着脑袋沉默着。皇帝的意见被反驳了,现在这个样子,底下大臣也不敢继续奏对,一时间场面诡异的寂静。尤其是那个站起来躬着身子的大臣,没有圣意他也不敢坐下去,保持这个姿势还是挺难受的。

    良久,朱由校才说到“坐下把。”

    那大臣方才如释重负,坐回了座位。